粤ICP备15064676号-1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在线咨询 18826978632 ismia@
gutung.com
g国唐科技微信
你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联盟智库 > 智造文库

观点 | 垂直分离与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研究

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生产性服务的投入,而不是来源于加工过程。生产性服务内含的知识和技术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由于生产性服务内置于装备制造业,中国装备制造业不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并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不能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交易成本的下降,生产性服务将逐渐与装备制造企业垂直分离而专业化生产,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将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

一、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垂直分离是垂直一体化企业把自己生产环节中的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人力资源、信息服务、设计、研发、销售等价值链的基本活动或辅助活动分离出去,转而从企业外部购买或从国外进口。

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劳动分工,即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生产性服务将逐渐与装备制造业分离;中国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中国的信用体系仍不健全、法律纠纷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等因素导致契约维护成本很高,从而导致中国的市场交易成本还很高。中国交易成本降低的程度还不足以抵消生产性服务独立发展的成本,因此抑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垂直分离。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效应

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研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之间的技术边界逐渐消失,从而促进了技术融合。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对服务业的过度“规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壁垒比较多,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不够。随着中国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政府各种规制将逐渐减少,外化的生产性服务将逐渐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

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价值链基本环节中的设计、营销以及价值链辅助活动中的部分环节的分离,价值链各环节的分离带来了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从而企业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分离出来的价值链辅助环节与部分基本环节不但与原企业还存在密切的垂直联系,还与其它企业存在密切的垂直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价值链网状结构。

“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迫使装备制造业使用“异质性”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通过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柔性生产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柔性生产系统可以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比较

通过对OECD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需求高于发达国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的中间需求很高,而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很低,说明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很低。

通过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比较分析,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2002-2007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科技服务的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服务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中间投入比较高,导致中国国民经济增加值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四、生产性服务嵌入与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

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以制造业为母体,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而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生产性服务又作为中间品投入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中比较密集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逐渐融入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

巨大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的频繁,企业逐渐把内置的信息服务剥离,寻求更加专业化的外部信息服务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金融服务投入的增加也可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并能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营运能力。商务服务的深入发展可以降低装备制造业交易成本,获得专业化服务,并能提升装备制造业效率。中国科技服务业对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投入不足和研发投入的结构不合理以及体制弊端等。

五、对策建议

(一)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产业规模

装备制造业应该加强零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生产的质量和工艺,提升零部件的本土采购率。中国装备制造业应该进行横向并购,提升产业规模,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专业化分工,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逐步与装备制造企业分离,分离后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独立发展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提供商,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不但可以为原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装备制造业也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能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生产效率。

(二)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生产性服务外化

生产性服务外化依赖于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政府应该侧重于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规范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真正做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还应该放松各种行业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各种垄断性生产性服务行业,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在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充分竞争,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生产性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三)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歧视

政府应该逐步消除或放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壁垒,引导民间资本或外国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政策限制某些行业不可以进入,其他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均可有条件进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充分竞争;然后,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税率;其次,要完善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用地制度,生产性服务业的用水和用地政策也进行并轨,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用水、用地以及用水成本。此外,还要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解决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需要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例如,信息服务的投入需要有中转基站、发射卫星、接收设备等信息产业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服务业需要有交通运输设备、铁路、公路、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服务投入需要有高技术含量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等投入,由于中国实验器材满足不了实验的需求,也只能依赖进口。为此,由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基还不完善,生产性服务独立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生产性服务将逐渐与制造业分离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但是独立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还需要进行自主创新,不断进行横向兼并联合,建立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企业还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在关键领域要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并形成行业技术标准。通过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其产业转化能力,从而塑造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区域分工与合作

生产性服务业将集聚在城市中心CBD地区,装备制造业将集聚在城市郊区,从而完成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集聚与分工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以及产品的自由流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分工与合作。目前中国已经出现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等多个城市群,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也是区域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与分工模式可以按照河南具体情况推广到中原城市群。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网站专用.png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5-17 16:18:21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