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5064676号-1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在线咨询 18826978632 ismia@
gutung.com
g国唐科技微信
你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联盟资讯 > 行业资讯

探索制造新模式 东莞率先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日前,国务院通报表扬珠三角三座城市7项工作,东莞占3项,“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正在其中。

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因制造业而兴,也率先面临制造业转型难题。制造业转型的“东莞经验”获得国务院点赞,正是近年来该市依托智能制造提升产业“含金量”,从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强市所结的硕果。

今年年初,东莞推出两项政策“大礼包”:《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和《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与倍增计划一样,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也是东莞谋求集约发展重要路径——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降低对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的依赖。这也是国内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态链的概念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timg (3).jpg


正如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所说,未来东莞要以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目标来倒逼各项工作,“坚持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形成更优的产业结构,培育更高效益的企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打造全生态链的智能制造新高地”。

发力技改 激发庞大市场需求

一条细长的铜线输入机器,经过机器的加工,缓缓地“钻”出来,排着队在另外几台机器上等待包皮、封装,这是从事变压器生产和研发的东莞大忠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该公司副总经理陈贵林说:“经过自动化改造后,工人的平均产能从以前的几万件/月提升至与大忠电子一样,在传统人口红利减弱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正凭借“机器换人”展开了新一轮技术改造。

2014—2016年,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和设备升级改造。数据显示,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仅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就达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机器换人”设备已经超过8万台。

三年多的攻坚,“机器换人”为东莞带来了“三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技改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86亿元,同比增长近50%;产业竞争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1倍;产品质量明显改善,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7.4%提升到92.2%。

时间回溯到2015年1月,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制造2025”战略,彼时,我国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timg (4).jpg


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也是对“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加速开启“机器换人”和智能升级时代的进一步深化。

走进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两三毫米厚、巴掌大小的透明玻璃,先被钻头切削掉棱角,机械手跟着快速抓取,传送带精准将半成品输送到下一个环节……华为手机屏的第一道工序就此完成。

瑞必达总工程师胡炜笑称,以前车间像菜市场,每道工序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在实施自动化改造后,一个人就能同时看管20台机器。”瑞必达尝到了东莞“智能化改造”的“头啖汤”,在精雕、丝印、烘烤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改造,从小小的玻璃制造“玩”到了智能车间。

去年7月,继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瑞必达成为又一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莞企。当月,国家工信部、省政府、中国工程院在东莞召开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暨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瑞必达、劲胜精密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今年年初东莞出台了《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提出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以“智”“全”“链”三大关键词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通过配置社会资源,补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向全国智能制造新高地进军。

为了向智能制造高地挺进,接下来,东莞将重点启动“百、千、万”工程,其中,“百”指推动建设一百个智能改造重点项目,支持企业建设整线改造并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示范生产线。“千”指开展一千家企业智能制造分析诊断,建立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对全市1000家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分析诊断,同时,不断集聚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系统方案供应商、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东莞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服务支撑。“万”指开展一万人次技术工人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推动行业协会会同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机构,为企业在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技术及人才方面的共性需求和急需解决环节提供专业技术升级培训服务。

优化供需结构 探东莞智能制造产业新路

在劲胜精密东城厂区,机器人在厂房中忙碌,工人只需在控制中心或者手机上对机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曾经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无人工厂”,在劲胜精密成为了现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劲胜精密所用的智能装备、数控系统、工业软件均实现了国产化,其中莞产设备占据了相当比例。

东莞拥有12万多家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形成了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拥有广阔的智能化应用市场。

与有实力、大手笔投入智能化布局的“巨无霸”企业相比,劲胜精密的“国产化”经验,走出了一条经济实用型、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的全新路径。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这一经验对东莞乃至全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可供复制的样本。

在此基础上,东莞大力培育莞产机器人产业,建成了一批具有“国芯”特征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将其列入国家战略规划,东莞也将智能制造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

智能装备莞企拓斯达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出机器人控制器,打破了欧美日等国家的垄断,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司每年都保持50%以上复合型增长。今年年初,拓斯达成为全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机器人生产企业。

本土自主创新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是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带领一群归国留学人员创立而成。去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认证的10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企业逐步成长为国内小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领军者,并致力于搭建机器人行业生态圈。

目前,东莞全市聚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400多家,2016年实现产值超过350亿元,全市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1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补齐短板 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

在已有的智能制造上中下游产业链基础上,东莞提出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以“智”“全”“链”解读了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概念。

“智”指的不是单纯的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改造工厂,而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用户需求与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制造体系的无缝对接,采用智能制造应用的梯度扶持,按照企业三个层次,实施分类培育,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发展需求。

为此,东莞将统筹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示范三个不同层次的改造升级。今年内将重点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工程,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建设1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100条以上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线,支持100个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全”是围绕智能制造,为企业配置齐全的要素,包括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先进装备(智能装备)提供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三大供给资源,积极优化技术、金融、人才、公共服务、引导政策等五大要素支撑,从顶层设计、要素配置、分层推进、优化支撑等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工作落实。


timg (5).jpg


在金融方面,东莞创新资金补贴扶持方式,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通过融资租赁和产业基金相结合的模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东莞率先成为在广东范围内首个省市共建融资租赁试点城市,省市共同出资设立2亿元“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不仅资助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而且对融资租赁机构给予风险补偿。

近两年来,东莞机器人行业协会定期举办人才培训,几乎每场活动企业报名都爆满,人气高涨。这是东莞市创新性地推出“企业+协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培训,争取用2—3年时间,实施10000人次的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并促进制造企业与相关培训服务机构开展对接合作,优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切实缓解企业专业人才紧缺难题。

 “链”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指把生产链的各要素有机串联起来,通过市场规律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模式,将各方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形成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从企业个体的突围到产业链条上的各个要素聚集,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不仅补齐了产业链的短板,还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高质量倍增的重要抓手,东莞向智能制造新高地迈进的路径更加清晰。

链接各要素 迈进智能制造新高地

东莞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闭环中,智能制造集成供应商是重要的“连接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串联。

“系统上马后,一举减少了157名数据处理员,减少了纸张近18.4万张/月,取消各种表单43种,直接减少人员成本565万元/年,直接节省成本每年也达百万元以上……”这是东莞市新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工业大数据系统实现的精准高效企业运行管理。新络软件是东莞桥头镇最大的电子生产企业——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的子公司。如今,公司正在东莞逐步推广这套系统,让更多传统工厂变身智慧车间。

另一家智能制造集成供应商——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则是劲胜精密旗下子公司。从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型到服务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正是看中了东莞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巨大商机。劲胜精密还将企业打造智能化车间的经验转化为服务产品,正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近日首次获得智能制造服务业务订单,金额高达960万元。


timg (6).jpg


除了劲胜精密和技研新阳,以东华机械、信易集团等为代表的东莞本土企业也正在探索从生产型制造到智能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目前,市场上服务机构的智能制造诊断报告售价动辄十几万,多数中小微企业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痛点,东莞市经信局搭建了由17家服务机构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委托机构对东莞1000家制造企业“把脉会诊”,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图和方案建议。财政资金按照企业规模和诊断深度分档进行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

近日,系统服务商广东华商智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大忠电子编制了达190多页的诊断报告。按照规划建议操作,大忠电子的生产效率可再提升15%至20%。

东莞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表示,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将形成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资源来东莞聚集。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当前机器人行业非常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自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密切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这样才会使中国机器人产业更好地发展。”

东莞率先在全国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将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乃至传统制造业城市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继续探索新路。

作为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点的东莞,其经验获得点赞。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兴教授说,东莞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这种路径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示范意义,东莞的探索有助于加快推进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东莞智造”将高速崛起

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需往这两方面发力。而东莞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预计智能制造市场可高达千亿元。

按照目前的情况,东莞对智能装备产业的探路,其成功是显著的。随着未来智能装备的高速发展,“东莞智造”将高速崛起,乃至带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

建议东莞能从智能装备产业链中寻找一批优质的企业,着重培养发展,树立产业标杆,相信东莞将会涌现出一批批知名度高、有品牌实力的智能装备企业。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兴:五个要素推动东莞迈进智能制造高地

东莞提出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是符合东莞的产业实际情况的,这是由东莞的应用需求驱动的。东莞要迈进智能制造新高地要从以下五个要素出发:政府引导的力度、自身的市场需求、智能制造的力量、融资市场和经济实力、行业的释放效益。

东莞以中小微企业居多,企业更多考虑产品是否有竞争优势,而忽略了工厂智能化的改造,这是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瓶颈所在。建议东莞要做好上述五大要素,确保“东莞智造”实现弯道超车,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

东莞推进智能制造时间轴

1、2014年8月

东莞市发布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2014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资不少于2亿元,连续3年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2、2015年1月26日

东莞率先以“制造2025”为主题,发布市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并委托中国工程院编制出台《“东莞制造2025”规划》。

3、2016年1月27日

东莞发布2016年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最系统的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涵盖范围广、措施力度大、可操作性强。

4、2016年

出台《东莞市推广建设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工作方案》,争取用一年时间,在东莞推动建设100条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制定《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年)》,实施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奖励和保险补贴,重点加大对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培育力度。

5、2017年2月

《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和《强化新要素配置 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联袂推出,在国内城市首次提出以全生态链的概念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网站专用.png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5-18 16:00:5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