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5064676号-1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在线咨询 18826978632 ismia@
gutung.com
g国唐科技微信
你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联盟资讯 > 行业资讯 >

湾区 | 广州所能+梅州所需,助力梅州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生活圈

8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共包括八章26节。注重在产业帮扶、民生帮扶,以及深化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突出“梅州所需”及“广州所能”;同时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突出乡村振兴与对口帮扶统筹推进。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将助力梅州苏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梅州高新区广梅产业园。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自省委、省政府2013年确定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以来,对口帮扶梅州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共建助力造血功能明显提升,科技帮扶推动新动能显著增强,民生帮扶助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协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口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力推动了梅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将发挥广州省会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对老区苏区的支持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内生发展、帮扶助力等工作原则,力争到2025年,梅州苏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广梅产业园产业共建取得明显成效,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红色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既充分体现对国家、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决策部署的落实。同时注重与“双区”“三个重大合作平台”“一核一带一区”及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支持梅州苏区探索推广“广州总部+梅州基地”“广州研发+梅州生产”“广州孵化+梅州产业化”等产业共建新模式,共建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县域帮扶全覆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规划》以打造重大发展平台为抓手,构建“一园引领、三地辐射、多点联动”的产业共建发展格局。




助力梅州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生活圈


《规划》分完善广梅对口帮扶动力机制、共建融湾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民生事业帮扶工作水平、深化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改革五大领域,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对口帮扶梅州市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在完善广梅对口帮扶动力机制方面,《规划》明确优化提升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关系,加强产业、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深入帮扶协作,推动广梅产业园和县级共建产业园扩容提质,建立以广梅产业园为主战场的多层次帮扶平台,积极推进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生活圈。如何实现?《规划》提出,加快广州至河源(龙川西)高速铁路建设,对接龙岩—梅州—龙川高铁,形成广州至梅州高铁通道,使广州到梅州高铁时间缩短至1.5小时,加快融入广州都市圈。此外,打造以广梅产业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与梅州中心城区、五华、丰顺、兴宁等功能区的30分钟快速联系。


对口帮扶,产业协作是关键,广梅将构建“一园引领、三地辐射、多点联动”的产业共建发展格局。支持广梅产业园扩容提质(规划总面积76.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7.23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面积25.36平方公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广东道地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粤东高端花卉产业基地等三大绿色低碳产业基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梅州市的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广梅园)。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


探索推广“广州总部+梅州基地”等产业共建新模式


《规划》提出,广梅要共建融湾特色产业集群。以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为重点,共建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探索推广“广州总部+梅州基地”“广州研发+梅州生产”“广州孵化+梅州产业化”等产业共建新模式。支持梅州苏区加快培育一批对接广州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从具体产业看,《规划》提出推动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推动本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与广州整车制造企业建立更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在梅州苏区建设以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为主导产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引导各类轻工企业在广梅产业园布局小家电、智能家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项目。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和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业,支持梅州柚、嘉应茶等重点加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深加工生产线。培育发展绿色建材和陶瓷产业集群,推动塔牌等建材企业向节能、环保新型方向转型,支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支持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在梅县区、梅江区打造以电子制造、软件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丰顺县打造以电子电声为主导产业的电声产业集群。此外,广州还将助力梅州培育发展以中医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医药谷”;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客都智谷”等。


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明确支持梅州苏区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周边赣州、龙岩等城市共建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推动两市共建广梅现代旅游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广州地区旅行社大力拓展梅州旅游线路。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协助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和东亚文化之都,支持梅州围龙屋、广东汉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的张弼士博物馆。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将协助打造“梅字号”区域品牌


根据《规划》,广州将支持梅州苏区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化壮大水果、蔬菜、花卉、茶叶、南药等特色优势现代农业,并协助打造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梅字号”区域品牌,支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二品一标”认证工作。


在帮助梅州苏区做强做大农业产业的同时,广州也将积极开展消费帮扶,通过借力广州线上电商平台整合线下渠道,帮助梅州苏区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将消费帮扶做实做强。广州也鼓励广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采购梅州优质农产品。《规划》也提出,要在广州建立梅州优质农产品销售推广网点,拓宽销售渠道。


《规划》提出,广州将支持梅州苏区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5G网络、百兆光纤进农村。广州还鼓励广州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参与挖掘客家文化资源,推介宣传梅州苏区乡村“故事”,同时发挥广州教育培训产业优势,鼓励引导相关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梅州苏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的田间绿道。通过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湖中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广州助力建设足球特区


广州将加大民生帮扶力度,支持梅州苏区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民生短板。


在教育方面,《规划》提出,广州将推动广州中小学与梅州开展结对共建,定期开展支教支岗、送教下乡、学术交流、远程教育等交流活动,建立优秀教师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共享广州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广州也将推动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特色院校在梅州设立附属中学,继续推进广州市第二中学与蕉岭中学的结对帮扶。


在医疗方面,广州将推动广州市属医院与梅州组建更多专科联盟或开设分院,持续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管运营广梅开发区医院,协助梅州苏区地方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加快推进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迁建工作。


在就业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广梅产业园“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省级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百城万村”家政培训活动,培养烹调、技工、养老、母婴、医护等服务业领域技能人才。


文化体育方面,广州将支持广州演艺团体赴梅州进行演出,推动梅州演艺团体来广州学习交流,输送文艺院团业务骨干到广州跟班学习,同时组织广州地区专家对梅州文艺院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帮教。


《规划》中特别提出,广州将助力梅州苏区建设足球特区。广州鼓励广州地区的足球俱乐部与梅州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投资开发足球产业项目,设立训练基地。并推动广州体育学院与嘉应学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发展,培养足球专业人才,促进足球教育与足球产业融合发展。



广州将共享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和做法


为了构建高水平对口帮扶长效机制,《规划》提出将深化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对口帮扶“广梅模式”升级版。


《规划》提出支持广梅产业园核心区完善优化单向帮扶模式,推动拓展区采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模式,完善对口帮扶统计核算与指标分配制度,实现帮扶双方共建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的共计共享。


广梅两地对口帮扶还将创新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一区多园”叠加“园区+市区镇协同、园镇联动”“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管理体制模式创新,鼓励以股份合作、委托招商、“飞地”经济和“园中园”等多种方式,实现共建共管模式创新。


《规划》提出,鼓励广州地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与梅州苏区各类实体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建立各类产学研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和协同创新中心,并支持梅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强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也将共享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梅州通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逐步取消跨市收费项目。为了确保两市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更加顺畅,《规划》也提出要实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政策。


《规划》同时提出,支持梅州国际无水港建设,加强与广州港及汕头、漳州等周边港口城市合作,打通铁海联运通道,加强与沿海经济带东翼及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联动发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8-25 10:49:04  【打印此页】  【关闭